天竺桂四季的特点或变化
中性树种。幼年期耐阴。喜温暖湿润气候,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上生长较好,中性土壤亦能适应。平原引种应注意幼年期庇荫和防寒,在排水不良之处不宜种植。移植时必须带土球,还需适当修剪枝叶。对二氧化里抗性强。
适应地区:中国东南部(中亚热带常绿、落叶阔叶林区)
常绿乔木,与樟树的主要区别在于叶卵形、卵状披针形,背面有白粉,有毛,离基3出脉,在表面显著隆起。花期4—5月,果期9—10月。产溧阳,南京有栽培,生于山坡、谷地较阴湿的杂木林中;分布于浙江、安徽等省。生态习性中性树种。幼年期耐阴。喜温暖湿润气候,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上生长较好,中性土壤亦能适应。平原引种应注意幼年期庇荫和防寒,在排水不良之处不宜种植。移植时必须带土球,还需适当修剪枝叶。
天竺桂该如何种植。
早春三月播种,种子发芽率80%至90%。播后1个月出土,苗期需架设荫棚。当年苗高约15厘米,需移植1---后可出圃种植。果实成熟时及时采摘,脱去果皮,漂洗干净后阴干,湿沙分层储藏。3月播种,种子发芽率80%至90%。
播后1个月出土,苗期需架设阴棚。生长旺盛季节每半月施肥,以氮肥为主,秋季施肥以复为主。当年苗高约15至25厘米,1至2年后可出圃种植。圃地种植期间,病虫害较少,较其他樟科植物抗性强。幼苗出土后宜盖荫棚。由于生长缓慢,宜于密植。
选用一年生苗切干造林时,可先在离地5-10厘米处切断,保持完整根系、种植时切面应与地平。萌蘖后留苗1株。造林应在阴天小雨时进行。种后应注意幼林抚育,切忌打枝或损伤树皮,并注意预防兽害。
「栽培】选择疏松肥沃,排水量好的酸性砂壤土或壤土的地块做苗圃地,整地后做成低畦,宽约1.2米。整地时,可加入适量的腐熟农家肥与土拌匀。10月下旬,苗木高30--35厘米,地径0.4--0.5厘米时,既可出圃种植。
繁殖方式
播种繁育
天竺桂
果实成熟时及时采摘,脱去果皮,漂洗干净后阴干,湿沙分层储藏。早春三月播种,种子发芽率80%至90%。播后1个月出土,苗期需架设荫棚。当年苗高约15厘米,需移植1年后可出圃种植。果实成熟时及时采摘,脱去果皮,漂洗干净后阴干,湿沙分层储藏。3月播种,种子发芽率80%至90%。播后1个月出土,苗期需架设阴棚。生长旺盛季节每半月施肥,以氮肥为主,秋季施肥以复为主。当年苗高约15至25厘米,1至2年后可出圃种植。圃地种植期间,病虫害较少,较其他樟科植物抗性强。幼苗出土后宜盖荫棚。由于生长缓慢,宜于密植。选用一年生苗切干造林时,可先在离地5-10厘米处切断,保持完整根系、种植时切面应与地平。萌蘖后留苗1株。造林应在阴天小雨时进行。种后应注意幼林抚育,切忌打枝或损伤树皮,并注意预防兽害。
扦插繁殖
常于春末秋初用当年生的天竺桂枝条进行嫩枝扦插,或在早春时用往年生的枝条进行老枝扦插。 扦插基质:就是用来扦插的营养土或河砂、泥碳土等材料。家庭扦插限于条件很难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质,建议使用本站提供的已经配制好并且消过毒的扦插基质;用中粗河砂也行,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冲洗几次。海砂及盐碱地区的河砂不要使用,它们不适合花卉植物的生长。
主要价值
经济价值
枝叶及树皮可提取芳香油,供制各种香精及香料的原料。果核含脂肪,供制肥皂及润滑油。木材坚硬而耐久,耐水湿,可供建筑、造船、桥梁、车辆及家具等用。
园林用途
天竺桂由于其长势强,树冠扩展快,并能露地过冬,加上树姿优美,抗污染,观赏价值高,病虫害很少的特点,常被用作行道树或庭园树种栽培。同时,也用作造林栽培。
药用价值
根、树皮(桂皮)、枝叶:辛,温。祛寒镇痛,行气健胃。用于风湿痛,腹痛及创伤出血。
以树皮和叶入药。全年可采,剥下树皮阴干;叶随时可采,鲜用或阴干。
性味归经:甘、辛,温。
功能主治:温中散寒,理气止痛。用于胃痛,腹痛,风湿关节痛;外用治跌打损伤。
用法用量:根皮或根25~35克;外用适量,树皮研粉,水调或酒调敷患处。
病虫防治
天竺桂粉实病
是天竺桂一种重要的病害,主要为害果实,使果实畸形肿大,严重影响采种繁殖。
症状:天竺桂果实受害后,初生黄色小点,渐扩大并突起成锈黄色,先成痂状,渐成瘤状,后全果畸形肿大,呈球形或不规则形。病果内部初呈橄榄绿色,后成褐色并粉末化。
防治方法
(1)冬春季节彻底清除上年残留在病树上和脱落在地面的病果,并集中烧毁,以减少侵染来源。
(2)加强肥水管理,尤其注意多施磷、钾肥,少施氮肥,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。
(3)春季天竺桂孕花期至秋季果实成熟期,每隔15~20天喷1次杀菌剂,杀菌剂用1%等量式波尔多液,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N800~1000倍、65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~1000倍、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~1200倍、波美0.3~0.5度石硫合剂。较好几种药物交替使用,以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。
天竺桂叶斑病
症状:主要为害天竺桂叶片。病菌大部分从叶尖或边缘侵入。感病叶片初期出现赤褐色,周围有较宽黄色环晕的小点,扩大后为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,黄褐色,最后灰白色,上散生黑色小点。病部与健部交界处有一明显深褐色的缘带。一般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易发生,夏、秋季病害发生较重。
防治方法:25%火把可湿性粉剂对天竺桂叶斑病病原菌菌落生长的速率、孢子的萌发率及叶片感染率的抑制作用较大,其次为露易和腈福2种杀菌剂。
茎腐病
发病严重时,导致幼苗茎基部变黑腐烂,病株下部叶片发黄叶缘变褐色,随即枯萎,此病病源为土壤习居性菌,圃地积水土壤过湿或连续高温,植株生长不良,容易发病,土壤瘠薄,**质少,也易感病。
防治方法:1.播种前用多菌灵、甲基托布津或敌克松,每平方米5-10克,加细土稀释20-30倍,均匀撒入表土,也可沟施于播种沟内。2.注意排水,降低土壤湿度;高温时搭荫棚提高幼苗抗病能力。3.发病初期,可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1.5克喷粉或50%代森锌500倍液,每平方米浇灌2-3公斤药水。 [4]
蛀梢象鼻虫
以幼虫钻蛀嫩梢危害,使被害梢枯死,严重时达69.1%,对高生长及干形发育有较大影响。1年发生1代,以成虫越冬,3月普陀樟抽梢时,成虫产卵于新梢中,卵孵化后,幼虫在当年新梢中蛀食为害,蛀道长10厘米。幼虫期为3月底到4月中旬,幼虫老熟后即在嫩梢基部的蛀道中化蛹,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,成虫期很长,直到次年3月份产卵后死亡。
防治方法:1.在3月份成虫产卵期及5月中下旬成虫盛发期用621烟剂熏杀成虫,每亩用药0.5-1公斤。2.在4月上旬用40%乐果乳剂400-600倍液喷洒新梢,可杀死梢中幼虫。3.在发现新梢叶片萎蔫时,及时剪除被害新梢,集中烧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