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70多属1,200多种。竹类资源依根茎的不同主要可分为三大类:
一、丛生竹
这类的竹子生于南方热带地区,看起来是一丛一丛的,因为他们的根茎短而肥厚,新的竹子是从老竹子的秆根茎侧芽长出来的,富韵竹并排生长在一起,紧密地抱成一团。在广州富韵竹园中常见的有巨龙竹、玉韵竹、金丝竹(黄金间碧玉竹)、绿韵竹、翠韵竹、小叶龙竹、马来甜龙竹、佛肚竹、粉单竹、青皮竹、青丝金竹、金丝慈竹、紫美人竹、好韵竹、吊丝竹、巨竹、小琴丝竹、凤尾竹、观音竹、小佛肚竹、麻竹、云南甜龙竹、大泰竹、慈竹等。
二、散生竹
这类的竹子比较耐寒,看起来是一枝枝长出来的,就像一棵棵树一样,但是他们长长的根茎匍匐于地下,新竹子再从这些根冒出来,所以新的竹子会长在老竹子的周边,如没有隔离带,竹子会不听指挥地到处混长。这类竹子初期长得很慢,一年后才有少量的竹笋生长,2—3年才能形成一大片竹林了,像红竹、罗汉竹、紫竹、金镶玉竹、龟甲竹、金韵竹、金明竹、花毛竹、雷竹、高节竹、四方竹、黄绿竹、斑竹、蓉城竹、红宝石竹、黄甜竹、橄榄竹等。
三、混生竹
混生竹是介于丛生竹和散生竹之间的竹子,有的走竹鞭到处生长,有的抱成团生长在起,混生竹较适应于南方地区生长,如富韵竹、唐竹、苦竹、白纹阴阳竹、菲白竹、茶秆竹、长叶竹、鹅毛竹、大明竹、黄条金刚竹、月月竹、车筒竹、水竹等
适应性强,丘陵、平地、溪流两岸地带,海拔不**过300米均可生长。琴丝竹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,一般要求年平均温度18~21℃,1月平均温度8℃以上,较端温度-5℃以上。年降雨量在1400mm以上。较耐干旱贫瘠。在立地条件差的地方生长低矮。识别特征:杆高3~6米,径2~4cm。竹竿多为金黄色,纵槽为绿色,茎杆上有数条绿色纵纹。
大琴丝竹,Neosinocalamus affinis 'Flavidorivens',是慈竹属,为慈竹的变型,形态特征是节间有淡黄间深绿色纵条纹,颇美观。主要分布于四川、广东,浙江南部等地。为庭园观赏或盆栽的上佳材料。中国南北方均有栽培。
基本信息
中文名称
大琴丝竹
拉丁学名
Neosinocalamus affinis 'Flavidorivens'
界
植物界
门
被子植物门
纲
单子叶植物纲
目
禾本目
科
禾本科
主要生长于长江以南各省,中国南北方均有栽培。主要分布于四川、广东,浙江南部等地。
折叠编辑本段形态特征
节间有淡黄间深绿色纵条纹,颇美观。
折叠编辑本段繁殖方法
育苗繁殖。由于竹子很少开花结实,因此其育苗繁殖主要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。丛生竹和散生竹不同,没有横行地下的竹鞭,而是靠竹秆基部两侧的芽萌发成竹笋,长出新杆。而且,丛生竹竹秆、枝条上的休眠芽萌发能力较强。这些特性有助于育苗繁殖。
小琴丝竹为孝顺竹的变种,它丛态优美且秆色秀丽,,初夏出笋不久,竹箨脱落,秆呈鲜黄色,在阳光照耀下显示鲜红色。为*的观赏竹品种。
合轴丛生竹,秆高3-5(8)米,径2-4厘米,节间圆柱形,绿色,老时变黄色,长20-30厘米,秆箨宽硬,先端近圆形,箨叶直立,三角形或长三角形,*渐尖而边缘内卷;鞘硬而脆,背面草黄色,无毛,腹面平滑而有光泽;箨耳不明显或不发育,箨舌甚不显著,全缘或细齿裂,叶片线状披针形,长4.5-13厘米,宽6-12毫米,*渐尖,叶表深绿色,叶背粉白色,叶鞘无毛,叶耳不明显,叶舌截平。6-9月发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