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孝竹,又名孝顺竹。为禾本科灌木型丛生竹,地下茎合轴丛生。竹秆密集生长,秆高2~7米,径1~3厘米。幼秆微被白粉,节间圆柱形,上部有白色或棕色刚毛。秆绿色,老时变黄色,稍稍弯曲。枝条多数簇生于一节,每小枝着叶5-10片,叶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,*渐尖,叶表面深绿色,叶背粉白色,叶质薄。原产中国,主产于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西南等省区。多生在山谷间,小河旁。长江流域及以南栽培能正常生长。山东青岛有栽培,是丛生竹中分布较北缘的竹种。
小琴丝竹,拉丁文名:Bambusa multiplex cv. Alphonse-Karr ,别名为花孝顺竹,是丛生竹。秆高2-8m,径1-4cm。新秆浅红色,老秆金黄色,并不规则间有绿色纵条纹。产于长江以南各省,为庭园观赏或盆栽的上佳材料。识别特征:杆高3-6米,径2-4cm。竹竿多为金黄色,纵槽为绿色,茎杆上有数条绿色纵纹。本种为孝顺竹的变种,其区别在于秆与枝金黄色,并间有粗细不等的纵条纹,初夏出笋不久,竹箨脱落,秆呈鲜黄
形态特征:慈竹属,为慈竹的变型,节间有淡黄间深绿色纵条纹,颇美观。在阳光照耀下显示鲜红色。为*的观赏竹品种,分布范围与孝顺竹相同。
琴丝竹 ,禾本科孝顺竹属下的竹类植物。指小琴丝竹或大琴丝竹,分别为孝顺竹的变种“花杆孝顺竹(小琴丝竹)'Alphonse karr' ”与慈竹的变种“大琴丝竹'Striatus'('Flavidorivens ’) ”丛生竹。秆高2-8m,径1-4cm。新秆浅红色,老秆金黄色,并不规则间有绿色纵条纹。
黄槽竹的拉丁名才是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,另‘金镶玉’竹‘Spectabilis’也是黄槽竹的栽培变种,请参考中国植物志,不要胡乱修改。
小琴丝竹不是自有品种,它可是变异来的变种哦,是由孝顺竹变异而形成的品种,但是二者又是有差别的。小琴丝竹的竹杆与竹枝是呈金黄色的,在阳光的照耀下 竹杆的颜色会逐渐变深一些,甚至会呈现出鲜红色,颜色非常漂亮诱人,而且小琴丝竹的并间还有一些粗细程度不一的美丽的纵条纹路,这是孝顺竹没有的特点。正是因为小琴丝竹的外观颜色美丽并且能在阳光下发生些许变化,所以它的观赏竹的名贵品种。
适应性强,丘陵、平地、溪流两岸地带,海拔不**过300米均可生长。琴丝竹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,一般要求年平均温度18~21℃,1月平均温度8℃以上,较端温度-5℃以上。年降雨量在1400mm以上。较耐干旱贫瘠。在立地条件差的地方生长低矮。识别特征:杆高3~6米,径2~4cm。竹竿多为金黄色,纵槽为绿色,茎杆上有数条绿色纵纹。
小琴丝竹养护方法
1.水分:盆栽竹管理中水分管理很重要。竹子喜湿润,怕积水。装盆后**次水要浇透,以后保持盆土湿润,“干透浇透”,不可浇水过多,否则易烂鞭烂根。从装盆至成活阶段还要经常向叶片喷水。如果盆土缺水,竹叶会卷曲,此时,应及时浇水,则竹叶又会展开。夏天平均1天至2天要浇水一次,冬天浇水少,但要保证盆土湿润,以防“干冻”。
2.肥料:盆栽竹肥料主要以装盆时拌入盆土中的**肥为主,竹子成活后适当追肥,薄肥勤施,在春夏可水施复。